近來,安倍政府的一些言行讓中國人有理由認為安倍政府已經(jīng)嚴重右傾,日本社會也被認為已經(jīng)全面轉向保守和右傾。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張云8月26日在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撰文稱,日本右傾實質(zhì)是反美,障礙也是美國,中國無需緊張但需自強。
張云指出,日本右傾后潛在威脅程度有限。首先,就憲法修改問題,參議院選舉中各個黨派的態(tài)度反映了國民的心態(tài),自民黨表示“爭取憲法修改原案向國會提出”,公明黨提出“反對先改96條”,民主黨“不能贊成96條先改”,大家黨提出“比改憲更加重要的是政治行政改革”。張云認為,安倍知道在這個問題上走得太遠會造成政治和社會分裂,所以政府的姿態(tài)是謹慎的。
第二,他指出,日本在歷史問題上全面修正主義的最大障礙在美國。戰(zhàn)后的體制歸根到底是美國人建立的,日本是在接受美國的亞洲體制的基礎上才有戰(zhàn)后的歷史。日本右傾化最為嚴重的后果可能是推翻東京審判和《波茨坦公報》,如果那樣的話日美同盟就走到了盡頭了。張云寫道,在日本,保守右翼勢力的民族主義矛頭主要是針對美國,日右翼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這個潛意識非常強,只不過是在戰(zhàn)后被壓制下來了而已。
而美國在戰(zhàn)后在某種意義上為了共同利益同日本的保守右翼勢力保持了共存的關系,在關鍵時刻美國會出來壓制日本的右傾動向。張云指出,日美雙方在歷史問題上不存在什么共同價值觀,美國始終警惕日本的右翼保守勢力的過度抬頭。日本右翼勢力的反華僅僅是表象,反美是實質(zhì),中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一旦日本右翼試圖淋漓盡致地表演,美國人就會擔心了。
就日本大規(guī)模增加軍費問題,張云認為,日本全面提升軍事戰(zhàn)斗能力最大的障礙不僅在國內(nèi),還在于美國態(tài)度和市場力量。日本國民選擇安倍的理由主要是對“安倍經(jīng)濟學”的期待,而不是對軍事實力增強的希望,任何輿論調(diào)查都顯示經(jīng)濟狀況是否好轉是安倍政府執(zhí)政合法性的根本,日本國家債務高達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200%的情況下,任何大規(guī)模軍事建設都很難想象。
張云指出,中國完全有理由擔心日本右傾化,但真正牽制右傾化可怕后果的不是鋪天蓋地的批評,而在于自身實力和影響力的提高,一方面這樣能夠讓更多的日本人看到同中國合作的魅力,另一方面對那些極端右翼勢力形成威懾。他認為,中國也要牢記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牽制日本右傾化的能力,所以必須需要借力。借力對象第一是日本民眾,第二是美國,第三是投資家。(周旭)
環(huán)球網(wǎng) 2013年08月26日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中日經(jīng)濟交流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