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1日13:12 來源:新華網(wǎng)
20日下午,由“白金北里大街商店會”主辦的“第五屆白金阿波舞大會”在東京都港區(qū)的北里商店街舉行。進入7月中旬,日本迎來了傳統(tǒng)的盂蘭盆節(jié),東京各地開始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阿波舞大會也是其中之一。 |
新華社記者 藍建中 攝
20日下午,由“白金北里大街商店會”主辦的“第五屆白金阿波舞大會”在東京都港區(qū)的北里商店街舉行。進入7月中旬,日本迎來了傳統(tǒng)的盂蘭盆節(jié),東京各地開始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阿波舞大會也是其中之一。
盂蘭盆節(jié)早先盛行于中國和印度,后傳入日本,是祭奠先人、合家團圓的日子。盂蘭盆舞據(jù)說起源于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中期,是受著名僧人空也上人創(chuàng)立的念佛舞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F(xiàn)在,盂蘭盆舞會的宗教色彩已經(jīng)大為減輕,而變成人們在夏季休閑納涼的一項民俗活動。
阿波舞是400多年前發(fā)祥于德島縣的一種盂蘭盆舞,是日本三大盂蘭盆舞之一(另兩家為“西馬音內(nèi)的盂蘭盆舞”和“郡上舞”)。由于德島縣古稱“阿波國”,所以這種舞蹈被稱為“阿波舞”。據(jù)說其動作源自念佛舞,另一種說法則是工匠們在慶祝德島城竣工時自發(fā)創(chuàng)作的一種舞蹈。
阿波舞的舞蹈團體稱為“連”,都屬于民間團體。參加今年阿波舞大會的有“東京天水連”、“弁慶連”等團體,每支隊伍都由演員打著寫有本連的名字的燈籠走在前列,其后是舞蹈演員伴著“喲咿喲咿”等號子手舞足蹈。舞蹈隊伍中還有不少小孩子和中小學生,也穿著鮮艷的服裝,和大人一樣有板有眼地舞蹈著。
阿波舞以三味線、大鼓和竹笛為伴奏樂器,大鼓鏗鏘有力的重低音節(jié)奏感很強烈,三味線和竹笛則傳出悠揚的旋律,不同樂器相得益彰。
阿波舞動作簡單易學,最大特點是舞蹈時一側的手腳要朝同一方向伸出,男演員身著日式短外衣,或是將浴衣(夏季的單和服)后襟撩起,腳穿草屐,腿部稍微彎曲,動作幅度很大,顯得非常雄壯,有的演員手中還拿著團扇和布手巾,不時做出滑稽的表情。
女演員們則一般身著鮮艷的服飾,帶著深深的草笠,幾乎遮住半個臉,腳穿木屐,有的手中還舉著燈籠,與男性相比,動作幅度比較輕柔,不過有時女演員也可以跳男性風格的舞蹈。鮮艷的服飾,翩翩起舞時整齊劃一的動作,構成了夏末一道優(yōu)美的風景畫。(記者藍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