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09:39 來源:人民網(wǎng)-環(huán)球時報
今年4月28日,日本《朝日新聞》刊載一篇題為“店家張貼Japanese Only,傷害外國人”的特別報道。 |
日本文化內化強度高
日本是一個非常強調社會規(guī)范、固守成規(guī)的國家,名著《菊與刀》就揭示了個人在社會規(guī)范中如何生活的常態(tài)。另一方面,日本一天也離不開外國。日本古代以吸收中國的文化典章發(fā)展起來,近代至今,更是在東洋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的西洋文化要素。所以日本不懼怕“文化入侵”。并且,他們對所有的歷史傳承,大都不因時代和政局的變動而破壞和“革命”。由此而來,日本文化出現(xiàn)了層層疊疊、兼容并蓄的狀況,積累起一套龐大、嚴密而規(guī)范的內部機制和運作體系,限制和規(guī)范著這個島國上的各色人等。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外國人,包括中國留學生、觀光客會間或感到拘束。但從有關報道及筆者的調查可以看出,有著“Japanese Only”標識的店鋪,在受到非議后改成“只要會日語”,就什么都解決了。若非要將日本風格的排外分類的話,日本人對外來者的“異和感”大致可歸納為,或緣于無知,或緣于敬遠,或緣于日本職人工匠的自負。但其表達都是比較保守、含蓄的。
2005年前后的一天,筆者曾經(jīng)的同事、一位頗有成就的老教授,問剛從中國返回的年輕日本教師:中國人家里已經(jīng)有電視了嗎?這讓旁邊的筆者很無語!“敬而遠之”者,如《朝日新聞》報道中的事例所示,記者問店主為什么那么做?店主表示,“明白地說,是因為中國人,有的中國團隊客人的行為舉止很讓人頭痛。常常不脫鞋就上榻榻米,不打招呼就上二樓,如果因為衛(wèi)生方面被停業(yè)的話,誰來負這個責任?”而所謂自負,筆者聽說著名的合掌建筑群白川村開始拒絕中國的團隊游客,原因是“隨地吐痰,到處留下垃圾”。據(jù)說當?shù)卮迕瘳F(xiàn)在僅歡迎散客,他們認為中國的散客素質較好,且更能欣賞他們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建筑。
社會會否變質還有待觀察
在筆者看來,前述現(xiàn)象,既不是今日偶然,也和安倍政權的政治取向沒有直接關系,當然是否有間接關系有待觀察。日本現(xiàn)代社會存在的以上現(xiàn)象,就目前的觀察看,不能簡單理解為右傾化的排外所致。這樣的現(xiàn)象,一方面在各行業(yè)中所占比例極小,另一方面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論,以偏概全,緣由或許是傳統(tǒng)的、文化的、經(jīng)濟的,乃至個人性格的,但政治上的原因著實不多。
日本人排外心理反映出其保守內向的取向,且主要表現(xiàn)為某種氛圍。但日本人這種植根于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保守認識,并不是攻擊性的,反而是一種“逃避型”的掩飾。與其說他們排外,不如說他們想規(guī)避麻煩、自得其樂。這或許與外國客人包括近來增多的中國觀光客沒有直接關系,且既和中日友好又和日本極右翼排外扯不上關聯(lián),或許這折射出中國對日關系,需要的是新視野。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友好蜜月期”或許不再,但中日間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當成為今后的主流。
筆者記得,不久前北京一家店鋪也曾掛出“排外”牌子,澳洲悉尼一名來自上海的咖啡店主因應募者為黑人而不予錄用。長期經(jīng)濟低迷,堆積如山的社會問題,唯恐落后于中國的心態(tài),都誘使日本極右國粹主義者“急眼”,今后日本社會也許會有一些極端事件發(fā)生,畢竟的確存在一些右翼極端人士。至于《朝日新聞》這篇文章過于直觀的認識,似乎是揪心于日本政治現(xiàn)狀,過猶不及,實在令人唏噓。(作者是日本沖繩大學教授、(社)日本中國語導游協(xié)會名譽會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