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2日08:12 來源:海外網(wǎng)
近期,中韓圍繞“薩德”爭得不可開交之際,日本NHK等媒體報道稱,剛剛換了鷹派女長官的日本防衛(wèi)省,正在討論引進“薩德”事宜,并可能在今后兩年提前實行等。 |
我們知道,彈道導彈的飛行可分為三個階段:初始段(也叫上升段或助推段),導彈發(fā)射并加速飛出大氣層;中段,導彈的戰(zhàn)斗部與發(fā)動機分離,戰(zhàn)斗部在大氣層外進入拋物線的彈道飛行;末段(再入段),戰(zhàn)斗部進入大氣層,并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飛向目標。
由于初始段攔截存在先天困難(例如對方國土面積較大,發(fā)射地點居于縱深),所以目前主要反導體系通常都圍繞中段和末段展開。
就此,日本已經(jīng)建立并正在完善相應的反導體系:首先是負責中段防御的;嫠苟芟到y(tǒng),主要包括6艘“宙斯盾”驅逐艦以及其搭載的“標準3”型反導攔截彈;其次是負責末段低空攔截的“愛國者3”型導彈,對于彈道導彈戰(zhàn)斗部的攔截高度為15公里。
效果怎么樣?近年來的測試中,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宙斯盾”驅逐艦已有過成功擊落彈道導彈靶彈的紀錄,但其成功率較低;“愛國者3”型導彈攔截“飛毛腿”之類的老式彈道導彈尚可一用,但對于新型彈道導彈的攔截概率亦需存疑。
因此,日本一直考慮在前述兩個攔截環(huán)節(jié)之間,再增加一層攔截網(wǎng),那就是“末段高空攔截”——這正是“薩德”系統(tǒng)負責的范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