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13:03 來源:科技日報
一邊承諾“不使用核武器”,一邊又坦承曾經“胎死腹中”的核武器計劃,安倍的詭異表現(xiàn),再次引發(fā)人們對日本發(fā)展核武器的擔憂。 |
跨越核門檻要過四道關
毫無疑問,從經濟、技術和原材料等方面來看,日本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準核武國家,只要日本政府下決心制造核武器,一夜之間就會成為一個現(xiàn)實的核武大國。但由于存在諸多國內與國際方面的制約因素,致使日本要想成為“核俱樂部”成員,至少還要過四道關。
一是國際社會不答應。防止核擴散和消除削減核武器進而建設“無核世界”乃是國際核裁軍的潮流,日本如果逆天而動,一定會在國際上遭到空前的孤立。而作為國土狹小、資源貧乏和市場有限的彈丸島國,日本一旦遭到國際社會的制裁,對外依賴嚴重的日本經濟必將很快崩潰,用來毀滅別人的核武器恐怕就成了一把切自己腹的武士刀。尤其是曾經遭受過日本侵略的東亞各國,必然會作出難以想象的強烈反應。
二是美國人不允許。不可否認,美國曾為擺脫在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中的困境,兩次對日本松綁,而今為重返亞太遏制中國,正第三次對日本松綁,但美國人絕不會把套在日本人頭上的最后一道緊箍咒——“核保護傘”摘掉。更進一步說,一旦日本“擁核”,美國一直精心維持的“核不擴散體系”必將崩潰,還意味著美國對日本半個多世紀的“非軍事化改造”徹底失敗。
三是憲法還有束縛。盡管近來日本右翼突破《和平憲法》的步驟日益加快,對憲法第9條中的“無核三原則”也愈加不滿,最近更是在“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上有了本質性突破。但要想徹底擺脫“無核三原則”的束縛,公然發(fā)展核武器,也絕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事情。而日本至今還沒有退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意圖,尤其是安倍政府最近還簽署了“不使用核武器聲明”,這些都表明日本名義上還是一個堅持無核化的國家,發(fā)展核武器缺少相應的法理依據。
四是國內還很反對。絕大多數的日本民眾清醒而理智,始終沒有忘記廣島和長崎核爆炸給日本人民帶來的巨大傷害。而3·11大地震引發(fā)的核電站泄漏對環(huán)境造成的次生核污染危害,更進一步加劇了日本民眾的“核恐懼心理”,甚至到了“談核色變”的地步。尤其是日本國內的“反核”力量仍非常強大,主要有受過核傷害的“被爆派”、思想進步的“反戰(zhàn)派”和冷靜務實的“現(xiàn)實派”組成,無論哪一派都堅信,日本一旦發(fā)展核武器,只會給日本民族帶來又一次災難。
然而,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只要條件成熟,形勢所迫,日本會毫不猶豫地制造核武器,所謂的“核門檻”也只不過是一張一捅即破的“窗戶紙”。屆時,亞太乃至整個國際格局也將迎來新的動蕩與整合。(胡尊鋒 武警河南總隊政治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