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5日14:53 來源:人民網-環(huán)球時報
中美會談,東海防空區(qū)自然是焦點之一,但它只能是“之一”。 |
美國常談東亞的“平衡”以及其自身的“平衡者”角色。這些概念中國社會并非完全抵觸。重要的是,中國崛起是這個國家發(fā)展的自然過程,而并非我們立志改變東亞秩序的韜略。美方所要的平衡必須能容納中國與其發(fā)展相稱的合理戰(zhàn)略要求,不能逼已經成長的中國蜷縮著。遇中國同周邊國家發(fā)生領土主權摩擦,美國應絕對避免選邊站。
中國高度重視同周邊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對于一時解決不了的領土爭端,中國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積極倡導者。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按爭議面積排序,中印第一,中越第二,中菲第三,中日最直接的領土爭端就是釣魚島。但現(xiàn)在爭端強度是倒過來的,中日第一,中菲第二,而日本和菲律賓又在亞洲同美國的關系“數(shù)一數(shù)二”,這讓中國人能怎么想?
拜登此次中日行還是能讓中國人看到一些美國方面的理性。至于拜登在美國使館簽證處向中國學生宣揚“美國自由”,則是美國高官訪華的“例行表演”。美國人會發(fā)現(xiàn),中國社會并未對美國的外交表現(xiàn)有太高期待。美國也不該戴有色眼鏡看中國的所謂“民族主義”。美國或許應當想,連中國這種儒釋道浸染的溫和社會都對美國有了“民族主義”情緒,那么美國是否真的需要對其行為做些調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