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08:30 來源:環(huán)球時報綜合
上海再次奪得“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榜首,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日本、韓國也名列前茅。 |
成年人生活“絕境”多
東亞學生學習之累只是東亞人整體生活累的一個片段,相比于學生,東亞成年人的生活更不輕松。
《日本經(jīng)濟新聞》描述過一個普通日本人的生活狀況。29歲的大島在東京一家大型化工公司工作。“我是標準的早上6點鐘起床、晚上10點鐘到家的工薪族”,他說,“每天早晨在電車上的擁擠從沒有改變過,讓我感覺自己很渺小,只是在相同生活場景中重復的一個渺小的人而已”。8時30分,大島開始工作:在電腦前處理數(shù)據(jù)和資料,不停打電話,下午換上工服前往廠房。“我的座位在課長旁,方便他指揮,包括訓斥我”。當拖著疲憊身軀回到家,已經(jīng)是晚上9點甚至10點以后,洗完澡躺下后,大島意識到,下一個24小時又開始了。
著名民意調查專家馬克·佩恩在和金尼·扎萊納合著的《小趨勢》一書中寫道,由于睡眠不足,美國人感到越來越累,但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是最累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把自己同日本人做了比較,在每4個一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中有一個是日本人!度毡窘(jīng)濟新聞》稱,地鐵上疲憊不堪、昏昏欲睡的工薪族是日本人生活的寫照。日本《周刊財經(jīng)》9月份報道說,日本人因生活壓力而過勞死、自殺或患上心理疾病,“已成為海外認識日本的公式性形象”。
自殺同樣是韓國人活得累的一個體現(xiàn)。根據(jù)韓國統(tǒng)計廳9月25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韓國2012年每10萬人口的自殺人數(shù)為28.1名,自殺率依然在經(jīng)合組織國家中居首。韓國人從出生就陷入各種競爭之中,而“從娃娃抓起”、“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為眾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家長也不輕松,沉重的子女教育和養(yǎng)育負擔已成為不能承受之重。韓國保健福利部今年4月的問卷調查顯示,養(yǎng)育一名子女直至其大學畢業(yè)需花費3.9億韓元。隨著無限競爭和社會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韓國現(xiàn)在產(chǎn)生了一個新名詞——“三拋一代”,即放棄戀愛、結婚和生育的一代。
在經(jīng)常拿韓國做鏡子的臺灣,島內勞工團體與學者也感慨臺灣勞工處于“三窮”絕境:窮苦、窮累、窮忙。《中國時報》今年11月報道了一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報道稱,為養(yǎng)家糊口,41歲以上的上班族成為最愛“劈腿”的一群人,兼職比例高達38%。這群人又以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族”居多。文中提到,一名電視臺動畫師為緩解養(yǎng)家、養(yǎng)房的壓力,到處接活。但這些外快是用命去換的,長期熬夜、壓力下,這名動畫師已患有高血壓、痛風。
提到壓力,很多人不免想起2006年4月發(fā)生在香港一輛巴士上的罵戰(zhàn)事件。一名中年大叔斥責一名青年“你有壓力,我也有壓力”,這個片段被乘客拍下放到網(wǎng)絡后,迅速風靡香港,成為港人宣泄情緒的代表,被認為道出了港人的心聲——“大家都有壓力”。作為國際大都市,地少人多的香港發(fā)展壓力大,普通港人生活得很不容易。香港中文大學2010年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高達40%的港人每日工時超過10小時。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八成二受訪香港父親表示生活有壓力,其中兩成港爸每天工作11至12小時,甚至更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