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6日10:48 來源:北京日報
從20世紀80-90年代以來,日本少數(shù)右翼勢力否認、歪曲和美化其侵略歷史的謬論肆意泛濫,為軍國主義戰(zhàn)犯招魂的丑劇連年迭演不斷。 |
民族文化性格傳統(tǒng)是日本右翼勢力日趨猖獗和軍國主義思潮泛濫的重要因素
日本的民族文化性格傳統(tǒng),是日本右翼勢力日趨猖獗和軍國主義思潮泛濫的重要因素。美國學者賴肖爾在其所著《日本人》一書中說,日本地處亞洲東部一些散亂的島嶼上,四周是大海,在交通工具不發(fā)達之前,日本民族長期生活、困守在這些狹小的海島上,所以,“日本人表現(xiàn)出胸襟狹窄的國民性格,特定的生存環(huán)境造就了日本民族這一特定的文化性格。”
第一,“神道”是日本的國家宗教,并被確立為一種政治制度,成為日本近代向外侵略擴張的思想理論根據(jù)。直至20世紀80年代,時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頭腦中的神道教觀念仍然根深蒂固,他說:“日本人自天照大神以來,他們一般都優(yōu)于西方和法國人”。美國學者伊恩·伯魯馬在其《一種新的日本民族主義》一書中指出:“大和民族派最重要的象征之一是東京的靖國神社,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成為正式行動是大和民族主義事業(yè)的主要目標之一……這種不合理的民族神秘主義的危險能夠導致在國內產生獨裁主義和在國外發(fā)生沖突!
第二,日本是天皇的國家,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及其代表,是人間的神。明治憲法規(guī)定:天皇不但是國家元首,而且是主權所在。崇拜天皇思想深深銘刻在日本國民的靈魂之中,如同一種宗教的觀念意識,“皇國至上,天皇極尊,四海萬國皆為臣仆”的對外侵略口號,曾把日本民族引向對外侵略的歧途。
總之,以神的民族和天皇的國家為主要內容的皇國史觀,又進一步強化了民族文化性格中狹隘、狂傲、自私的一面,在對外政策上則表現(xiàn)出強烈的征服欲和貪婪的占有欲,這是近代日本屢屢發(fā)動對朝鮮、中國等亞洲各國侵略戰(zhàn)爭,且始終不曾悔改的重要歷史淵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