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2日08: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安倍政權如過分重視刺激眼前的經濟活動,忽略尋找解決財政結構性惡化問題的中長期政策,終將面臨慘痛的報應! |
惡化的財政規(guī)律
文章認為,消費稅增稅原本是為了實現(xiàn)社會保障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采取的第一步。既然增加了日本國民負擔,就應當著力于財政改革,控制中長期的財政支出。
然而,安倍政權卻逐漸遠離財政與社會保障的“一體化改革”方向,以增稅后對策的名義瓜分財政預算。我們必須承認,正常的財政規(guī)律正在被“量化與質化”侵蝕取代。而日銀的金融寬松政策壓低了長期利率,不能否認這也助長了執(zhí)政黨的傲慢之心。
結果,安倍經濟學不過是金融加財政“華而不實”的大雜燴——恐怕這份疑慮將日漸加深。這份疑問將使越來越多的人想到“日銀的寬松政策實際是用來填補財政赤字的”,很可能成為引發(fā)國債暴跌(利息暴漲)的導火線。
文章稱,安倍政權著力要求企業(yè)提高勞動報酬。自2013年9月開始的政勞資三方磋商在協(xié)定文件上明確記入了將在春斗(指日本工人在春天為要求加薪、縮短工時等改善工作條件而發(fā)起的活動)中實現(xiàn)“上漲報酬”的要求。為了防止通貨膨脹期望事與愿違,提高勞動報酬的確非常重要。毋庸置疑,得益于日元貶值的主要企業(yè)應當率先回饋勞動者。
重心應轉向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然而,文章指出,包括上調基本工資在內的勞動報酬上漲,應當是雇用雙方共同努力的產物。安倍政府急于求成的介入,會造成很大弊端。
日本春斗(“春季爭取提高工資的斗爭”,編者注)主要集中在大型制造業(yè)企業(yè),對象是正式員工。然而,文章認為,安倍政府真正的職責應當是為了提高服務業(yè)、非正式員工以及中小企業(yè)的勞動者報酬而營造或改善環(huán)境。比如,存在巨大需求潛力、但普遍報酬低廉的福祉護理領域。目前該領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護理保險等制度,應當在社會保障改革中將其發(fā)展成一個可以獲取相應所得的職業(yè)。
文章最后呼吁,眼下,應是安倍政府將政策重心轉移至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的時候了。
![]() |